|
桥梁卸落块施工质量验收资料需遵循 “全程可追溯、数据可验证、合规性闭环” 原则,覆盖从材料进场到卸落完成的全流程,结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5-2020)及分项工程验收要求,具体分类如下,所有资料需签字齐全、编号规范、归档有序: 一、基础合规性资料(核心:证明项目合法性与技术依据)1. 技术文件类施工图纸及设计交底记录:含卸落块的型号、材质、安装位置、承载能力、卸落量、卸落顺序等设计参数,需附设计单位签字盖章的图纸会审纪要(明确设计变更或技术要求); 专项施工方案及审批文件:需包含卸落块安装工艺、分级卸落方案、同步控制措施、应急预案、计算书(承载能力复核、卸落量计算),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审批签字; 技术交底记录:分班组级、作业人员级,明确安装精度、卸落操作要点、质量控制标准,交底人与被交底人签字齐全。
2. 资质与人员资料二、材料与构件进场验收资料(核心:验证卸落块本身质量合格)1. 出厂质量证明文件2. 进场检验与复试资料三、安装施工过程资料(核心:记录安装精度与操作合规性)1. 测量放线资料测量控制点复核记录:桥梁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的复核数据,由测量员、监理工程师签字; 安装位置放线记录:卸落块安装中心点的坐标、高程测量数据,附放线示意图(标注监测点位置),偏差值需符合设计要求; 支撑面处理验收记录:支架顶托、盖梁支撑面的平整度、水平度检测数据(用水平仪、塞尺测量),若铺设钢板需记录钢板厚度、固定方式。
2. 安装验收记录卸落块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按规范格式填写,含安装位置偏差、高程偏差、贴合面间隙、锁紧扭矩(螺旋式)、液压系统保压情况(液压式)等数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字确认; 集群安装同步性调整记录:多组卸落块安装后的高度一致性检测数据(水准仪测量各卸落块顶部高程),同步误差需≤±2mm; 安装过程影像资料:卸落块就位、高程调整、固定锁紧等关键工序的照片或视频(每道工序不少于 3 张照片,含标识牌标注部位、日期)。
四、卸落作业与性能测试资料(核心:验证卸落过程安全合规)1. 卸落条件确认资料混凝土强度报告:现浇梁、湿接缝等构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需达到设计强度的 75%~***); 预应力张拉记录(若有):预应力筋张拉顺序、张拉力、伸长值数据,锚固可靠性验收记录; 卸落前结构检查记录:梁体、拱肋等构件的裂缝宽度检测数据(裂缝宽度仪测量),无超标裂缝的确认意见(施工、监理签字)。
2. 分级卸落施工记录分级卸落方案执行记录表:按每级卸落量、卸落时间、间隔时间填写,记录每级卸落前后的梁体沉降量(水准仪 / 位移传感器数据); 同步卸落监测记录:多组卸落块的卸落速度、沉降量实时数据(位移传感器、同步控制仪采集),同步误差≤±2mm(大跨度桥梁≤±1mm); 应力与荷载监测报告(大跨度桥梁):梁体应变数据(应变片 + 数据采集仪)、卸落块压力分布数据(压力传感器),实测应力≤设计值的 80%; 卸落过程异常处理记录:若出现卡滞、偏斜、裂缝扩展等问题,需记录处理措施、处理结果,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
3. 性能测试报告承载能力预压报告:大跨度桥梁卸落块安装后的预压试验数据(施加 50%~80% 设计荷载,持荷 1h 的变形量、回弹量); 调节机构循环测试报告:螺旋式、液压式卸落块的往复卸落循环测试数据(不少于 5 次循环,行程误差、卡滞情况); 抗震型卸落块专项测试报告:限位挡板抗横向推力测试数据、缓冲垫层压缩量测试数据(若设计有要求)。
五、验收与归档资料(核心:形成完整验收闭环)1.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卸落块施工质量验收表:按规范格式填写,含分项工程质量评定结果(合格 / 不合格),施工单位自检意见、监理单位验收意见、建设单位确认意见(签字盖章); 验收整改回复单(若有):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清单、整改措施、复查结果,监理单位签字确认; 竣工图:标注卸落块的实际安装位置、型号、数量,与设计图纸不一致的需注明变更原因。
2. 资料归档目录六、资料提交要求与注意事项真实性:所有数据需真实有效,禁止伪造检测报告、测量数据,签字人员需本人签字(禁止代签); 完整性:无缺页、漏项,关键工序记录(如卸落监测、性能测试)需连续完整,可追溯; 规范性:表格格式符合行业规范或地方主管部门要求,数据单位统一(长度 mm、力 kN、强度 MPa),字迹清晰; 时效性:资料需在每道工序完成后及时整理,验收时同步提交,避免后期补做导致数据失真。
总结桥梁卸落块施工质量验收资料的核心是 “证据链完整”,从材料合格证明到安装精度记录,再到卸落过程监测数据,形成 “材料→安装→卸落→验收” 的全流程闭环。这些资料不仅是分项工程验收的***依据,也是桥梁后续运维、病害追溯的重要档案,需按规范要求整理归档,确保长期可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