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M810MRL-SCT300是本公司多年专业技术研究国外同类产品、总结合国内大量MCC电气系统基础上,设计高性能数字微处理器技术开发研制的电动机保护和控制。具有***水平完善的电动机保护功能、支持专业的电动机控制方式及提供的监测功能,可以对电动机进行多种控制、运行监控、保护、联锁、测量、远程通讯、遥信、遥控、故障信息管理。
PDM810MRL-SCT300是本公司受知识产权和软件著作权保护,***提高了设计与生产效益,同时大大的降低了用户现场调试和设备维护成本是一种多功能保护电动机的管家婆,从而为生产过程提高了科学***现场保护、测控单元。
PDM810MRL-SCT300采取模块化设计结构,产品体积小、结构紧凑、导轨或镙栓安装,适用于各种固定式柜体和抽屉中可直接安装使用。可以对三相异步电动机和增安电动机进行保护控制,是化工、石油、电力、矿山、煤炭、治金、市政、造纸、核工业等众多领域行业中的三相电动机保护理想产品。
有的采用低电压继电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构成保护装置,同时设有独立的直流操作电源;有的利用开关本身操作机构内的瞬时动作的失压脱口器。4.1动作电压的整定(1)异步电动机低电压继电器的动作电压为:U=(0.6~0.7)(6-48)(2)同步电动机动作电压为:U=(0.5~0.7)(6-49)式中U——供电线路的额定电压。kII——电压互感器的变比。4.2动作时限的确定对不要求自启动的电动机其动作时限一般取0.5~1.5s。电动机保护主要有两大类:采用电流检测型的有热继电器,带有热—磁脱扣的电动机保护用断路器,电于式和固态继电器,带电子式脱扣的电动机保护用断路器以及软起动器;直接检测电动机绕组温度的温度检测型有双金属片温度继电器、热保护器、检测线圈和热教电阻温度继电器等。
l 提供电动机的运行三相电流、三相电压、监控运行数据测量。
l 提供电动机的过载(过流)、欠载(欠流)、堵转、断相、三相不平衡、过压、欠压、短路、漏电、接地、启动超时保护。
l 提供电动机的直接启动、正反启动、星三角启动、自藕降压启动、直接旁路启动方式。
l 提供R-S485通讯功能,支持自定义协议、Modbus通讯协议,支持DCS/PLS硬件4-20毫安模拟量信号输出,方便用户对MCC进行集中智能化、数字化保护器监控网络通讯一体化管理。
l 提供多路可编程输入/输出接口,联锁满足各种工艺和控制要求。
l 提供完善软件、硬件设计、具备自检、自校、升级功能,高度可靠性和稳定性。
l 提供科学***现场保护、监控、动作及时可靠。
l 提供LCD宽屏液晶汉字化进行电动机参数保护、监测和数据设置。
l 提供内置CPU对电动机运行实时状态进行监测。
l 提供启停、控制、运行、监测、保护集成与CPU,现场层和控制层之间通讯采用总线技术。
需根据现场实际工作条件综合考虑保护器的选型和调整。智能电动机保护器:检测三相电流值,保护器使用单片机,实现电动机智能化综合保护,集保护、测量、通讯、显示为一体。整定电流采用数字设定,通过操作面板按钮来操作,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使用要求和保护情况在现场自行对各种参数修正设定,采用数码管作为显示窗口,或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能支持多种通讯协议,如ModBUS、ProfiBUS等。该系列智能电动机保护器(以下简称保护器),采用新的单片机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可靠、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特点。保护器能对电动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起动超时、过载、堵转/阻塞、断相、不衡、欠载、接地/漏电、过压、欠压、相序、过功率、欠功率、温度、外部故障等多种情况进行保护。三极管OC-813可以用П1П40П402等代替;晶体二极管0A625可以用任何型号的点接触型晶体二极管代替。在前面几种电路中,是用晶体三极管兼作检波和放大的。下面再介绍另一种经过实验的类似的电路(),供大家试制时参考。在电路中,单加了一只二极管专作检波。另外,用了两个输入回路,其中一个(L2)用以取得高频信号,另一个(L1C2)用以取得电源。两回路的线圈,各有若干抽头,以便选择最合适的位置。各零件的数据及要求分别叙述如下。缺点是需在电动机内部安装磁场检测线圈和温度传感器。智能型电动机保护器能实现电动机智能化综合保护,集保护、测量、通讯、显示为一体。整定电流采用数字设定,通过操作面板按钮来操作,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使用要求和保护情况在现场自行对各种参数修正设定,采用数码管作为显示窗口,或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能支持多种通讯协议,目前高压电动机保护均采用智能型电动机保护器应用选择原则选用电动机保护装置的目的,既能使电动机充分发挥过载能力,又能免于损坏。而且还能提高电力拖动系统的可靠性和生产的连续性。合理选用电机保护装置,既能充分发挥电机的过载能力,又能免于损坏,从而提高电力拖动系统的可靠性和生产的连续性。具体的功能选择应综合考虑电机的本身的价值、负载类型、使用环境、电机主体设备的重要程度、电机退出运行是否对生产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