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混凝土路面阻碍了雨水的下渗,使得雨水对地下水的补充被阻断,再加上地下水的过度抽取,城市地面容易产生下沉。
2、普通混凝土路表面,轮胎噪声大。车辆高速行驶过程中,轮胎滚进时会将空气压入轮胎和路面间,待轮胎滚过,空气又会迅速膨胀而发出噪声,雨天这种噪声尤为明显,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与工作。
3、普通混凝土路面为不透水结构,雨水通过路表排除,泄流能力有限,当遇到大雨或暴雨时,雨水容易在路面汇集,大量集中在机动车和自行车道上,导致路面大范围积水。
4、普通混凝土路面使城市空气湿度降低,加速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
5、普通混凝土路面会影响地面的生态系统,它使水生态无法正常循环,打破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了植被的正常生长。
6、透水混凝土拥有15%-25%的孔隙,能够使透水速度达到31-52升/米/小时,远远高于***降雨在排水配置下的排出速率。
彩色透水路面也被称为彩色透水混凝土,彩色透水砼等,是美国混凝土协会2002将透水混凝土描述为"一种由水泥结合而成的开放级配混凝土",日本混凝土协会2004对透水混凝土的描述为"拥有连续孔隙率约20%的混凝土"。实质上它是由单一级配骨料、胶结材料、水及添加剂等拌和成混合料,再经特殊工艺制成的非封闭型的多孔的混凝土或制品。目前,生活和工业用水仍以地下水为主。过量开采,使得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地表生态开始失衡,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合理使用原来通透的土壤表面,大限度地维持原有的自然状态已经成为了人类不可忽视的焦点问题。透水路面:作为一种新的环保型、生态型的道路材料,具有以下的功能:
1、透水混凝土路面具有透水性,下雨时能较快消除道路、广场的积水近山松彩色透水路面现象;当集中降雨时能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防止河流泛滥和水体污染。
2、彩色透水路面防止路面积水,夜间不反光,增加路面安全性和通行舒适性。
3、透水混凝土路面的透水性,能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还原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维护地下水及土壤的生态平衡,又能避免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引起地基下沉。
4、透水路面具有孔隙结构,其在吸热和储热功能方面接近于自然植被所覆盖的地面,调节城市空间的温度和湿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5、透水路面的孔隙率较大,具有吸音作用,可减少环境噪声。
6、透水路面大量的空隙能吸附城市污染物(如粉尘),减少扬尘污染。并易维护性,只需用高压水洗的方法,即可处理孔隙堵塞问题。
7、透水路面拥有系列色彩配置,可以根据周围环境需要进行设计,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彩色透水混凝土地坪系统主要适用于:人形道及自行车道 泳池等康体地面 社区内地面道路装饰 高尔夫电车道 园林景观道路及城市广场 户外停车场。
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是一种新型路面材料,它具有透水、装饰、环保和防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街道、公园、广场、商业街等公共空间。
彩色透水混凝土定义
一、基本概念
彩色透水混凝土是一种通过特殊工艺制成的多孔轻质混凝土材料,具备透水、透气功能且呈现多样化色彩,主要用于城市道路、景观铺装等场景。其核心特征包括:
结构特性:采用粗骨料(碎石/砾石)单级配骨架,通过水泥浆包裹形成连续孔隙结构(孔隙率15%-25%),实现雨水快速渗透。
美学属性:添加无机颜料或采用面层喷涂工艺,赋予红、蓝、绿等色彩,满足景观设计需求。
二、核心功能与组成
功能定位
生态功能:减少地表径流,缓解城市内涝和热岛效应,同时吸附PM2.5等污染物。
装饰功能:通过色彩和纹理设计(如露骨料工艺、图案喷涂)提升城市空间美感。
材料构成
组分 | 作用 | 典型配比/要求 |
粗骨料 | 形成孔隙骨架,决定透水性和强度 | 粒径5-20mm,占比70%-80% |
水泥 | 粘结骨料,提供基础强度 | 42.5级及以上硅酸盐水泥,占比15%-20% |
颜料 | 赋予色彩,增强视觉表现力 | 无机色粉(氧化铁系),掺量2%-3% |
增强剂 | 提升抗裂性、耐磨性 | 水性树脂或聚合物添加剂 |
三、技术特征对比
维度 | 彩色透水混凝土 | 普通混凝土 |
孔隙结构 | 连续蜂窝状孔隙(透水率31-52升/米·小时) | 密实无孔隙(不透水) |
材料组成 | 无细骨料,依赖粗骨料单级配 | 含细骨料(砂)形成密实结构 |
功能属性 | 透水+装饰+生态调节 | 仅承载结构功能 |
四、典型应用场景
市政工程:人行道、自行车道、公交站台(兼顾透水与警示功能)。
商业景观:商业广场、生态公园、仿古建筑地面(强化视觉吸引力)38。
生态修复:海绵城市项目、湿地公园(促进雨水回补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