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控620TA数控系统的产品特点:
1、1ms插补周期
2、工业以太网总线控制
3、共10个进给轴、4个主轴;每通道zui多6个进给轴、3个主轴
4、 zui小指令单位1μm或0.1um可选,zui高移动速度240m/min(0.1um单位下zui高100m/min)
5、适配伺服主轴可实现主轴定向、刚性攻丝、圆柱插补、极坐标插补
6、具备简易同步控制、混合控制、重叠控制、通道间干涉检测、等待M代码等独特功能
7、路径间多主轴控制:主轴速度同步,有多主轴功能可不同路径,编码器反馈选择等功能
8、在线伺服调谐
9、伺服调谐数据的波形图、圆度轨迹图显示功能
10、支持伺服参数在线配置及伺服状态的监测
11、支持多个远程I/O单元的监控
12、零件程序后台编辑
13、在线编程向导
14、PLC梯形图在线编辑、监控
15、在线机床调试向导
微控数控系统620TA、630TA产品参数:
路径数:2路
控制轴数
zui大控制轴数:10个(合计), 每个路径zui多6个
zui大控制主轴数:4个(合计), 每个路径zui多3个
总线
坐标值(系)及尺寸
工件坐标系、局部坐标系、机床坐标系、工件坐标系1~6(G54~G59),附加工件坐标系
坐标平面选择
/增量编程、极坐标、英制/公制转换、直线轴/回转轴
路径控制功能
支持2路径控制,支持等待M代码
支持路径间*干涉检查
支持基于程序指令的同步/混合/重叠控制
支持均衡切削
支持路径间单程序段程序检测及路径间公共存储器
支持路径间主轴控制
准备功能
含70个G指令,包括快速定位、直线插补、圆弧插补(螺旋插补)、螺纹切削、极坐标插补、刚性攻丝、暂停、*补偿、工件坐标系、局部坐标系、宏程序调用、跳转、循环指令等
进给功能
zui高速度:240 m/min(μ级)、100 m/min(0.1μ级)
快速倍率:F0、25%、50%、*共四级修调
进给倍率:0~150%共十六级修调
快速移动/切削进给加减速:直线式,加减速的起始速度、终止速度和加减速时间由参数设定
支持前加减速控制,段间平滑过渡
如何选择数控系统?
CNC数控系统可以根据控制轴数分为二轴、三轴、四轴、五轴等。轴数越多,机床的加工能力越强,可以完成更复杂的加工任务。 1.1 二轴CNC系统 二轴CNC系统主要控制X轴和Z轴,适用于简单的直线切削和平面加工。 1.2 三轴CNC系统 三轴CNC系统控制X、Y、Z三个轴,可以实现立体加工,如铣削、钻孔等。 1.3 四轴CNC系统 四轴CNC系统在三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旋转轴(A轴或B轴),可以实现更复杂的空间曲面加工。 1.4 五轴CNC系统 五轴CNC系统在四轴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旋转轴(C轴),可以实现五轴联动加工,适用于高精度、高难度的加工任务。
CNC系统可以根据数控系统类型分为开环系统、闭环系统、半闭环系统等。
3.1 开环系统
开环系统没有反馈装置,系统只根据输入的程序控制机床运动,无法检测实际运动情况。
3.2 闭环系统
闭环系统具有反馈装置,可以实时检测机床的实际运动情况,并与输入程序进行比较,实现***控制。
3.3 半闭环系统
半闭环系统介于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之间,部分轴具有反馈装置,可以实现部分***控制。
1.编程功能 CNC系统具有强大的编程功能,可以编写各种加工程序,实现自动化加工。2.编程语言包括G代码、M代码等。 3.刀具管理功能 CNC系统可以管理多种刀具,实现自动换刀、刀具寿命管理等功能。4. 加工参数设置功能 CNC系统可以设置各种加工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以适应不同的加工需求。 5.误差补偿功能 CNC系统具有误差补偿功能,可以自动修正机床的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 6.自诊断功能 CNC系统具有自诊断功能,可以实时检测机床的运行状态,发现故障并报警。7. 通信功能 CNC系统具有通信功能,可以与其他设备(如计算机、机器人等)进行数据交换,实现协同工作。 8.人机交互功能 CNC系统具有人机交互功能,操作者可以通过图形界面、触摸屏等方式与系统进行交互,实现操作的便捷性。 9.仿真功能 CNC系统具有仿真功能,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加工过程,预测加工效果,避免实际加工中的错误。 10.多任务处理功能 CNC系统具有多任务处理功能,可以同时控制多个机床进行加工,提高生产效率。11. 远程控制功能 CNC系统具有远程控制功能,操作者可以在远程通过网络对机床进行控制,实现远程加工。
相比于单通道数控系统的多机床分工序加工方式,多通道数控系统控制的机床具有多工序复合加工的优势,可有效缩短了产品加工时间,提高了产品加工精度,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因此需求日益增大。多通道数控系统在使用前应检查CNC装置内的各个印刷线路板是否紧固,各个插头有无松动。 检查CNC装置与外界之间的全部连接电缆是否按随机提供的连接手册的规定,正确而可靠地连接。 交流输入电源的连接是否符合CNC装置规定的要求。 确认CNC装置内的各种硬件设定是否符合CNC装置的要求。 只有经过上述检查,CNC装置才能投入通电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