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Leeb120 里氏硬度计
介绍
里博里氏硬度计leeb120使用全中文显示,菜单式操作,操作简单、方便。本机可直接显示里氏、布氏、洛氏、维氏、肖氏等硬度值。仪器小巧、便携,适用于恶劣的操作环境,抗振动、冲击和电磁干扰。
功能
依据里氏硬度测量原理,开机即显示洛氏测值界面。
标准洛氏硬度试块。
配D型冲击装置。
菜单式操作,信息丰富、直观。
高亮度LED背光方便在光线灰暗环境使用。
自动休眠、自动关机等节电功能,低功耗设计。
普通电池供电,待机时间100小时,携带方便适合野外作业。
使用材料
钢和铸钢、合金工具钢、不锈钢、灰铸铁、球墨铸铁、铸铝合金、铜锌合金(黄铜)、铜锡合金(青铜)、纯铜、 锻钢。
用途
1、大批量生产过程中产品的硬度检测,一般标配的一套即能符合检测要求.
2、退火、回火、淬火等热处理的硬度检测,选型时需要如果有硬化层,需要注意硬化层的厚度,硬化层太薄的话,需要选择C型冲击装置
3、轴承检测硬度时需要注意其轴承直径,若直径太小需要选择异型支撑环
4、齿轮硬度检测时如果齿轮过小需要选择DL冲击装置
5、铸件检测时,如果表现光洁度处理有难度时,需要选择G型冲击装置。
参数
项目 | leeb120 |
功能特点 | 具有里氏、洛氏、布氏三种校准功能 |
示值误差/重复性 | ±6HLD(HLD=760)/ 6HLD(HLD=760) |
测量范围 | 100-990(HLD) |
可识别冲击装置 | D、G、C、DL、DC、D+15、DS |
冲击装置插口 | 航空插口 |
示值误差和示值重复性
序号 | 冲击装置类型 | 标准里氏硬度块硬度值 | 示值误差 | 示值重复性 |
1 | D | 760±30HLD 530±40HLD | ±6 HLD ±10 HLD | 6 HLD 10 HLD |
2 | DC | 760±30HLDC 530±40HLDC | ±6 HLDC ±10 HLDC | 6 HLD 10 HLD |
3 | DL | 878±30HLDL 736±40HLDL | ±12 HLDL | 12 HLDL |
4 | D+15 | 766±30HLD+15 544±40HLD+15 | ±12 HLD+15 | 12 HLD+15 |
5 | G | 590±40HLG 500±40HLG | ±12 HLG | 12 HLG |
6 | C | 822±30HLC 590±40HLC | ±12 HLC | 12 HLC |
里氏硬度计符合标准
1、GB/T 17394.1-2014《金属材料 里氏硬度试验 ***部分:试验方法》
2、GB/T 17394.2-2012《金属材料 里氏硬度试验 第2部分:硬度计的检验与校准》
3、GB/T 17394.3-2012《金属材料 里氏硬度试验 第4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
4、GB/T 17394.4-2014《金属材料 里氏硬度试验 第4部分:标准值换算表》
5、设计依据标准:《里氏硬度计技术条件》 JB/T 9378-2001
被测试样表面的要求
试样表面的状况应符合测试范围表格中的有关要求。
试样表面温度不能过高,应小于120℃。
试样表面粗糙度不能过大,否则会引起测量误差。试样的被测表面露出金属光泽,并且平整、光滑、不得有油污。
试样重量的要求:对大于5kg的重型试样,不需要支撑;重量再2-5kg的试件、有悬伸部分的试件及薄壁试件在测试时应用物体支撑,以避免冲击力引起试件变形、变曲和移动。对中型试样,置于平坦、坚固的平面上,试样平稳放置,不得有晃动。
曲面试样:试样的试验面是平面。当被测表面曲率半径R小于30mm(D、DC、C、DL型冲击装置)和小于50mm(G型冲击装置)的试样在测试时应使用小支承环或异型支承环。
试样应有相应的厚度,试样小厚度应符合冲击装置表规定。
对于具有表面硬化层的试样,硬化层深度应符合冲击装置表规定。
耦合
1) 对轻型试样,需要与坚固的支承体紧密耦合,两耦合表面需要平整、光滑、耦合剂用量不要太多,测试方向需要垂直于耦合平面;
2) 当试样为大面积板材、长杆、弯曲件时,即使重量、厚度较大仍可能引起试件变形和失稳,导致测试值不准,故应在测试点的背面稳固固或支承。
试样本身磁性应小于30高斯
测量方法
按动冲击装置上部的释放按钮,进行测试。此时要求试样、冲击装置、操作者均稳定,并且作用力方向应通过冲击装置轴线。
试样的每个测量部位一般进行五次试验。数据分散不应越过平均值的±15HL。
任意两压痕之间距离或任一压痕中间距试样边缘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
对于特定材料,欲将里氏硬度值较准确地换算为其他硬度值,需要作比较试验以得到相应换算关系。方法是:用检定合格的里氏硬度计和相应的硬度计分别在同一试样上进行试验。对于硬度值,在三个以上需要换算的硬度压痕周围均匀分布地各测定5点里氏硬度,用里氏硬度平均值和相应硬度平均值分别作为对应值,作出硬度比较曲线,比较曲线至少应包括三组对应的数据。
冲击装置类型 | 两压痕中间间距 (mm) | 压痕点距试样边缘距离 (mm) |
D | 3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