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高岭土(metakaolin,简称MK)是以高岭土(Al2O3·2SiO2·2H2O , 简称AS2H2)为原料,在适当温度下(600~900 ℃)经脱水形成的无水硅酸铝(Al2O3 · 2SiO2 , 简称AS2)。高岭土属于层状硅酸盐结构,层与层之间由范德华键结合,OH- 离子在其中结合得较牢固。高岭土在空气中受热时,会发生几次结构变化,加热到大约600 ℃时,高岭土的层状结构因脱水而破坏,形成结晶度很差的过渡相-偏高岭土。由于偏高岭土的分子排列是不规则的,呈现热力学介稳状态,在适当激发下具有胶凝性。
偏高岭土是一种高活性矿物掺合料,是超细高岭土经过低温煅烧而形成的无定型硅酸铝,具有很高的火山灰活性,主要用作混凝土外加剂,也可制作高性能的地质聚合物。
偏高岭土中的活性成分有水硅酸铝与水泥水化析出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具有凝胶性质的水化钙铝黄长石和二次C-S-H凝胶,这些水化产物不仅使混凝土的抗压、抗弯和劈裂抗拉强度增强,而且增加纤维混凝土抗弯韧性。这些由偏高岭土水化生成的产物后期强度仍不断增长,甚至和硅灰的增强作用相当。
掺偏高岭土不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及流动性,在相同掺量且保持同坍落度情况下,掺偏高岭土的混凝土黏稠性较掺硅灰的小,表面易于抹平,比后者可节约25%的高效减水剂。同时掺偏高岭土和粉煤灰的混凝土流动性比单掺的明显增大。当偏高岭土掺量达到水泥量的20%时,能有效地抑制碱一集料反应。
用于混凝土的偏高岭土是一些经粉磨的细粉材料,即约有一半的颗粒尺寸为2μm,其比表面积约为25000m3/kg。由于其疏水特性,偏高岭土会很容易地被分散到混凝土混合料中。掺入量较低时(约5%),偏高岭土会增加混凝土的触变性,但不会影响其流动特性。这可以减少泌水,改善自流平特性,并提供较好的平整面。偏高岭土的掺入量可达20%-25%,但这时需要掺入高效减水剂,否则会有过高的水灰比。偏高岭土的掺入会减小水泥浆体初凝和终凝时间,但并不很***。有研究表明掺量为15%时,初凝时间可由145min缩短至95min,而终凝时间则由200min缩短至180min。偏高岭土的掺入还会加速混凝上早期及后期强度的发展。水灰比较低、胶凝材料用量较高时,偏高岭土的掺入使强度的增加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