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结构是中国古代木建筑和石牌坊、石门楼牌楼实现搭建和支撑的核心手段。“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建筑的发展基本上是文化史的发展。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从而产生反映这种文化的建筑艺术,中国建筑很早便发展成自己的性格,而这种性格的一个重要组成是其框架结构和斗拱共同支撑的一个大屋顶的特殊建筑制式。一座大型的村门楼石牌坊建筑设计,由成千上万的石构件组合而成,石材之间榫卯连接组合,穿插错落,框架结构和斗拱相互搭配,线条的韵动,疏密相合,使中国传统石材大门建筑所呈现出的节奏和构成之美。清代农村牌坊牌楼斗拱构件变得更加纤巧和精细,在建筑上已逐渐由结构部件转化为装饰部件,无论从技术和艺术的角度来看,榫卯结构都足以成为中国古典建筑石牌坊牌楼、门楼的文化符号和审美追求。
在我国汉代之前,在汉阙上就有斗拱出现,汉阙就是石牌坊造型的起源,根据记载斗拱的产生是由建筑的柱头部分的构造演变而成的,从构造的物理角度看,在梁柱之间,为了实现更加稳定的支撑,会在其夹角的位置添加一个斜撑的部件,而这个斜撑的部件就是斗拱的原型。由此得出斗拱是有功能性的,它本来就因构造稳定的需要产生,并且具有一定的抗震功能。农村牌坊门楼的斗拱位于屋顶和梁柱之间,层层的斗拱将重力均匀的传导至立柱,若有地震发生,石材延展性和构件之间相互的榫卯契合,斗拱像一一个弹簧,使得建筑的各节点都有一定的伸缩余地,在强烈的地震中,相互牵引的框架结构即使墙体被震倒,也不会影响整个石构架的安全,整个建筑框架仍然屹立不倒,所谓“墙倒屋不塌”。为了测试建筑的抗震效果,故宫和一位美国研究人员按1:5的比例,复制出了一栋故宫里建筑的模型,并对它进行了地震模拟测试,当震级达到9.5级时,模型严重晃动但依然挺立,这充分证明了榫卯结构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和抗震性,更有力地诠释了榫卯结构的睿智和工艺的伟大。我国的孔府的“万古长春”石牌坊斗拱设计的是浑厚样式,也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考验,也是石牌坊斗拱设计中的。
农村地区兴建门楼牌坊是一种传统文化,石石头牌坊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在我国的艺术发展史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地位。现在城市和农村受西方文化入侵,大部分是高楼林立,在村口修建青石牌坊楼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村口出安装花岗岩或者青石牌坊是装饰和美化农村环境的。随着经济发展,建设美丽新农村也不能少了环境的美化。而花岗岩牌楼和青石牌坊作为特色建筑,可以体现当地传统特色,作为地标建筑很有吸引力。给村口建立青石牌坊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