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强调在“咫尺山林"之间,“纳千顷之迁洋,收四时之烂漫”,这是一种化有尽为无尽的艺术手法,石牌楼效果图的设计制作强调的是在有限的场地之中,创造出的空间感受和意境。因此我们可以说,农村石牌楼之中的“虚”是实体之外的部分,这个部分包括了实体元素轮廓线以外的内容,它既是与实体互为图底关系的空间感虚实相生,有无相成,农村石牌楼化实为虚的营造手法之研究,也是人们的主观体验,这个综合性的概念,我们称之为“意境"。 在农村石牌楼的“意境"需要达到“往复无尽”的效果,通过简单的造景是无法达到这种效果的,这就需要通过“景”在空间中形成流动,在时间之中形成的循环,使得观赏者产生丰富的艺术联想和艺术想象,也就是形成观赏者心中的“意境”。
从空间和主观感受出发的“虚”, 使得中国园林通过有限的空间和景象,传达出无尽的意境和主观感受,从而使农村石牌楼达到“得意而忘象”的艺术效果。石牌坊又称石牌楼,初仅是作为路口标志出现的,到后来发展成为入村口景观图、标榜功德的纪念性建筑物,在古代诸如考取功名而建的状元坊、进士坊、解元坊、登科坊等;或以官职命名的尚书坊、鸿胪坊、殿院坊等;现代新农村修建的雕刻村庄名字的标志牌坊等等。三门五楼样式的浙江农村石牌坊,下图就是三间四柱五楼石牌坊,稍有侧脚。总宽13.56米,总高9.76米。中门宽5.06米,中柱高5.73米,为方形花岗岩石柱,边长为0.59米。次边门宽2.65米,边柱高4.725米,方形花岗岩石柱,边长0.49米。柱下各置方形须弥座。中门抱鼓石厚0.26米,高1.28米,双面雕刻梅兰竹菊浮雕图案,中门浮雕雕刻二龙戏珠,东西两面边门均雕刻卷草、祥云图案,上置如意状元斗拱四攒,上承托正楼及左右次楼, 正楼前后檐下各立镂空雕双龙戏珠石匾一块,牌匾雕刻“幸福村”几个大字。正楼屋面为歇山顶,正脊两端为鸱鱼吻饰,中心置宝瓶,翼角起翘。次楼屋脊左右两端也为鸱鱼吻饰,镂空玲珑脊,翼角起翘。其他横梁浮雕还有雄狮及母子三狮抢球及祥云图案、卷草、祥云图案、鲤跃龙门图案、镂空雕仙鹤祥云图案、镂空雕麒麟祥云图案等,这些吉祥图案也表达了当地农村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社峰村毕氏四角亭式石牌坊,在永昌镇社峰上宅村,清咸丰九年( 1859年)建。平面正方形,坐北朝南偏东12°左右,石构单檐歇山顶,楼脊两端饰鸱鱼吻,正中置宝瓶,翼角起翘,青石讹角方柱。檐下正反面各置盘龙“恩荣"立匾。通高4.64米,宽1.46米, 亭内竖有高1.65米、宽0.61米、 厚0.08米的石碑一块,碑面右边竖刻“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副都御史巡抚浙江等处水陆水陆事务胡兴仁钦命 礼部右侍郎提督浙江全省学政张锡庚",中间刻“奉上谕旌节故儒吴大业妻毕氏”,左边刻“大清咸丰九年岁次己未八月"等文字。正面两石柱有对联:“册年苦节锓彤管,一字荣褒慰素心”。是省的四角亭式石牌坊。通过上述浙江农村牌坊和现代新农村石牌坊案例以及分析,可以看出浙江现存的牌坊,在建筑形制、营造技艺、艺术风格上陡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就地域特征而言,浙北、浙东地区多庄重繁复的楼阁式牌坊,浙南如温州地区,多简洁稳定的冲天式牌坊,浙西地区还修建有有嵌入墙体中的“门式牌坊”。从原因上看,我们长城石雕认为有以下因素,分别是经济因素、地理因素与区域文化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