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路口石牌坊楼,作为中国的建筑形式之一,是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象征符号,在我国古代农村和新农村纪念性建筑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有些地方将农村牌坊称为农村石牌楼,实际上这两者古代有一点区别、现代没有明显的区别,从形制、规模及材质做工等均有着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无论新农村牌坊或者新农村石牌楼,其功能意义是相似的,均是用于纪念、表彰、标志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多位于宫苑、孔庙、陵墓、祠堂、衙署和重要道路的起点、路口、桥头、村口、宅前等位置。
新农村石牌楼设计制作与中国其他传统建筑形制不同,农村石牌坊无论其形式上单调或者丰富、结构上简单或者复杂,装饰上粗狂或者精细,从它的变化万千的形式中找到不变的根本,就是两根柱子上加上一根横梁的门洞造型,因此有些古籍也将牌坊解释为“类似门洞造型的纪念性建筑”。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农村牌坊这一特点对它的雕刻题材和农村文化有什么关系进行了解。
在以及河南农村牌坊、湖南农村石牌楼雕刻中,浙江、海南、福建等地的农村石牌楼和广州农村石牌楼雕刻样式和雕刻图案基本一样。广州农村石牌楼装饰题材除了有龙凤麒麟石狮子等常用图案外,还有器物题材为广东和福建农村新牌楼常用题材,这些包括古琴、棋盘、线装书、立轴画四艺,葫芦、芭蕉、狮角、宝扇四宝,“暗八仙” 和佛教八大件,以及其他宗教宝物、瓷器、花瓶、玉器、宝珠、青铜器、古钱、如意、仙草等,器物上常缠有风带,各种博古题材和器物有时单独使用,例如宗祠门楼牌坊上的石柱子上的装饰,有时与其他题材搭配成组合图像,意境深远,寓意美好。装饰花纹包括卷草纹、缠枝纹、牡丹莲花纹、螭龙纹、云龙纹、如意纹、万字纹、盘长纹、方胜纹、波纹、回纹、锦纹、灵格纹等,纹样题材在祠堂中常作为装饰图像的边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