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母娘娘简介
地母娘娘,又称后土娘娘,是中国道教中的重要神祇之一,被认为是大地之母,万物的生灵。她源于古人对土地和女性的崇拜,大约在唐朝(公元618年)以后,民间开始称其为后土娘娘。宋代以后,道教将其列为四御尊神之一,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山川之秀。道观中设有后土殿,民间也有建后土娘娘祠的传统,每年农历十月十八日相传是后土娘娘的圣诞日,人们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1。
地母娘娘的职责与象征
地母娘娘主要负责掌管阴阳、生育,是四御中的女性神。她被视为大地之母,象征着生育、丰收和保护。在中国历***,地母娘娘被广泛敬奉,人们通过建庙塑像、祭祀等方式祈求她的庇佑,希望获得***灭灾,带来吉祥康泰12。
地母娘娘的别称与地位
地母娘娘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呼,如地姥娘娘、地母元君、虚空地母***、后土夫人等。在台湾,她通常被称为“地母”而非“后土”,并且有“地母***”、“虚空地母”等称号。在台湾,“后土”一词常指代的是坟前守坟的土地公,这与地母娘娘的神格和性别都有***差异2。
地母娘娘的信仰与文化影响
地母娘娘的信仰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她的故事和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例如,《三生酒神仙醋》中提到的句子“神仙有醋时三生酒一杯”,虽然与地母娘娘的故事没有直接关联,但反映了天上人间、神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体现了道教文化中对情感和命运的深刻思考3。
地母娘娘作为大地之母的形象,不仅在宗教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文学艺术、民俗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形象和故事被不断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