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橡胶坝渗漏排查体系:从准备到定位的全流程 渗漏排查是维修的前提,需通过 “前期准备 - 初步筛查 - 精准定位 - 成因分析” 四步流程,确保不漏判、不错判。排查前需做好环境与设备准备,排查中需结合目视、仪器、压力测试等多手段,针对坝袋本体、接头、锚固部位三大易渗漏区域开展专项检查。 (一)排查前的准备工作
排查需在坝体相对干燥、视野清晰的条件下进行,首先需控制坝体水位:若为充水运行中的橡胶坝,需缓慢放空坝袋内水体(排水速度≤0.5m/h,避免坝袋因水位骤降出现褶皱),露出迎水侧、背水侧及锚固槽区域;若坝体底部积水较多,需用潜水泵(流量≥10m³/h)抽排,确保作业面无积水(积水深度≤5cm)。同时,清理坝体表面杂物(如泥沙、树枝、青苔),可用高压水枪(压力≤0.3MPa)冲洗坝袋表面,或用软毛刷清理接缝处污垢,避免杂物遮挡漏点。某河道橡胶坝初期排查时,因坝袋表面附着大量青苔,未发现 3 处微小渗漏点,清理后重新检查才准确定位,延误了 3 天维修时间。
需根据排查需求配备 “基础工具 + 专业仪器” 组合:
设备使用前需校准:超声波检测仪用标准试块(厚度 5mm、10mm 橡胶块)校准,红外热成像仪在常温环境下预热 30 分钟,确保数据准确。
排查作业需落实临水、高空安全防护:人员穿戴救生衣(浮力≥150N)、防滑鞋(橡胶鞋底,纹路深度≥3mm);在坝体顶部、锚固槽边缘设置防护栏杆(高度 1.2m),悬挂 “排查作业,禁止攀爬” 警示标志;使用潜水设备时,需配备 2 名以上监护人员,水下与地面保持实时通讯(对讲机专用频道),避免潜水员独自作业。 (二)分区域渗漏排查方法 1. 坝袋本体渗漏排查 坝袋本体渗漏多由老化、磨损、撕裂导致,漏点形式分为点状(直径≤5cm)、线状(长度≥10cm)、面状(面积≥0.1㎡),排查需结合 “目视检查 - 压力测试 - 仪器探测” 三步法。
检查时需重点关注坝袋拼接缝两侧(各 50cm 范围)、坝袋与锚固槽接触部位,这些区域受力集中,易出现渗漏。某水库橡胶坝通过目视检查,发现迎水侧中部有 1 处直径 3cm 的点状漏点,周边橡胶已老化粉化,后续检测确认漏点已穿透坝袋。
2. 接头渗漏排查 接头是坝袋与坝袋拼接、坝袋与混凝土结构连接的部位,渗漏多由密封材料老化、拼接工艺缺陷导致,排查需聚焦 “密封状态 - 拼接缝完整性”。
检查时可在缝口涂抹肥皂水,然后向坝袋内充水(水位升至坝袋高度的 1/3),观察缝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若气泡连续产生(≥5 个 / 分钟),说明存在渗漏,冒泡位置即为漏点。某河道橡胶坝拼接缝排查时,发现 2 处长度 20cm 的开胶区域,肥皂水测试有大量气泡,后续维修确认漏点已贯通缝口。
可用红外热成像仪扫描该区域:若混凝土表面存在温度异常点(与周边温差≥2℃),说明内部有渗水(水的比热容大于混凝土,温度传导速度不同),需进一步凿开混凝土检查。某水库橡胶坝用红外热成像仪发现闸墩与坝袋接头处有 2 处温度异常,凿开后发现混凝土内部有裂缝,渗水沿裂缝渗入坝基。 3. 锚固部位渗漏排查 锚固部位是坝袋固定于锚固槽的区域,渗漏多由锚固螺栓密封失效、锚固槽混凝土缺陷导致,排查需结合 “表面观察 - 螺栓检测 - 槽内探查”。
对疑似渗漏螺栓,可在螺栓头部涂抹肥皂水,然后向坝袋内充水(水位升至设计高度的 1/2),观察是否有气泡:若有气泡,说明螺栓密封失效,渗水沿螺栓与坝袋间隙流出。
(三)渗漏成因分析与记录 排查完成后需记录漏点信息(位置、尺寸、渗漏量),并分析成因,为维修提供依据:
记录需形成《渗漏排查报告》,附漏点照片、位置示意图、渗漏量数据,作为维修方案制定的核心依据。 二、分类型渗漏维修工艺:从材料选择到操作规范 橡胶坝渗漏维修需根据漏点类型(本体、接头、锚固部位)、渗漏程度(轻度:渗漏量≤0.1L/s;中度:0.1~0.5L/s;重度:≥0.5L/s)选择适配工艺,同时兼顾作业环境(如冬季低温需加热固化、汛期需应急封堵)的特殊要求,确保维修后防渗性能达标(渗漏量≤0.05L/s)。 (一)坝袋本体渗漏维修 1. 点状渗漏维修(直径≤5cm,轻度渗漏) 适用场景:坝袋表面单个或多个分散点状漏点,无明显老化或撕裂。 材料选择:专用防渗补丁(材质与坝袋一致,如氯丁橡胶,厚度≥2mm,面积比漏点大 10cm×10cm)、低温型粘结剂(适用温度 - 20℃~50℃,符合《橡胶坝用粘结剂技术要求》,粘结强度≥1.5MPa)、砂纸(80 目,用于打磨漏点周边)。 操作步骤:
案例:某北方河道橡胶坝迎水侧有 3 处直径 2~3cm 的点状渗漏,采用上述工艺维修后,充水测试 24 小时无渗漏,6 个月后复查补丁无脱落。 2. 线状渗漏维修(长度≥10cm,中度渗漏) 适用场景:坝袋表面线性裂纹或短撕裂(未贯穿纤维层),渗漏沿裂纹延伸。 材料选择:橡胶修补条(宽度 15~20cm,厚度与坝袋一致,长度比裂纹长 20cm)、双组分聚氨酯密封胶(拉伸强度≥2.0MPa,断裂伸长率≥300%)、钢丝刷(用于清理裂纹)、夹具(金属材质,用于加压固定)。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若裂纹贯穿纤维层,需先在坝袋内侧粘贴一层纤维补强布(材质与坝袋纤维一致),再按上述步骤维修,增强坝袋强度。某水库橡胶坝有 1 处长 1.2m 的线状渗漏,贯穿纤维层,内侧粘贴补强布后维修,后续运行 1 年无渗漏。 3. 面状渗漏维修(面积≥0.1㎡,重度渗漏) 适用场景:坝袋局部大面积老化、磨损或严重撕裂,渗漏量较大。 材料选择:坝袋修补片(面积比渗漏区域大 30cm×30cm,材质与原坝袋相同,含纤维层)、专用粘结剂、热风枪(温度≤60℃)、加压辊(直径 10cm,重量 5kg)。 操作步骤:
案例:某城市景观橡胶坝迎水侧底部有 0.5㎡的面状渗漏,橡胶严重磨损,纤维织物暴露,采用修补片维修后,充水至设计水位,渗漏量从 0.6L/s 降至 0.03L/s,满足防渗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