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碱 (carnitine),或音译卡尼丁,是一种类氨基酸,属于季铵阳离子复合物,可以透过生物合成方法从赖氨酸及蛋氨酸两种氨基酸合成产生。肉碱存在有两个立体异构:包括有生物活跃的L-肉碱,以及其非生物活跃的对映异构体D-肉碱。以化学方式合成,同时存在L和D两种肉碱的化合物,则一般以“DL-肉碱”的形式标示。在中国大陆,L-肉碱有一个更常见的商品名称:左式肉碱或左旋肉碱。 左式肉碱最初是以黄粉虫的生长因子而被发现,当时曾被命名为“维生素Bt”。在生物的细胞里,当脂肪产生能量时,左式肉碱是把脂肪酸从胞质溶胶运送到线粒体内所必需的,以防止脂肪酸积聚在细胞内。在世界各地,左式肉碱经常都被包装成为营养补充剂而售卖,并声称能够帮助***,帮助*。
左旋肉碱,Left-肉毒碱,别称L-肉毒碱、维生素BT,化学名称 β-羟基γ-***铵丁酸,是一种白色晶状体或白色透明细粉。左旋肉碱极易吸潮,稳定性较好的可在pH3~6的溶液中放置1年以上,能耐200℃以上的高温及具有较好的溶水性和吸水性。
很多高科技*品都把左旋肉碱作为*的成分之一,适当补充左旋肉碱,让你的脂肪及时燃烧,会让你健康、苗条,拥有迷人的身材。
左旋肉碱是过程中一种辅酶,能促进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分解。
发现源起
左旋肉碱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1905年,俄国人Gulewitsch和Krimberg从肉类提取物中发现了L-肉碱,自此以后,各国科学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早期的***,L-肉碱是一种类维生素营养素,并将其命名为维生素Bt。而事实上,碱的化学结构类似于胆碱,与氨基酸相近;另外,由于一些动物可由自身合成来满足肉碱的需要,因此认为肉碱不是维生素,但习惯上仍将其称为维生素BT。
美国科学院的食品与营养委员会广泛审查了有关左旋肉碱的研究,在1989年做出结论“左旋肉碱不是一种必须的营养成分”,也就不需要“推荐摄入量”。 1985年在芝加哥召开的国际营养学术会议上,将左旋肉碱***为“多功能营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