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翻新施工队使用的红砖制作过程比较简单,制作操作要求不高,基本可以实现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所以它的生产效率就会高一些,质量也就没有那么高,无论是硬度还是耐久度都比不过青砖。现代仿古四合院设计,业主也都是***青砖,而不是普通的红砖材料。毕竟也只有青砖材料,才能真正还原四合院独特的气韵。
实际上,北京四合院所显现的正是向心凝聚的气氛,也是中国大多数民居性格的典型表现。院落的对外封闭,对内开敞的格局,也可以说是两种矛盾心理明智的融合:一方面,自给自足的封建家庭需要保持与外部世界的某种隔绝,以避免自然和社会的不测,常保生活的宁静与私密;另一方面,根源于农业生产方式的一种深刻心态,又使得中国人特别乐于亲近自然,愿意在家中时时看到天、地、花草和树木。
北京四合院亲切宁静,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院中莳花置石,一般种植海棠树,列石榴盆景,以大缸养金鱼,寓意吉利,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好比是一座露天的大起居室,把天地拉近人心,最为人们所钟情。抄手游廊把庭院分成几个大小空间,但分而不隔,互相渗透,增加了层次的虚实映衬和光影对比,也使得庭院更符合人的日常生活尺度,家庭成员在这里得到交流,创造了亲切的生活情趣。
由外院向北通过一座造型玲珑,相当华丽的垂花门进入方阔的内院,即为全宅主院。北面正房称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举行家庭礼仪,接待尊贵宾客。正房左右接出耳房,居住家庭长辈。耳房前有小小角院,十分安静,也常用作书房。正房前主院两侧各有厢房,是后辈居室。正房、厢房朝向院子都有前廊,用"抄手游廊"把垂花门和三座房屋的前廊连接起来,廊边常设坐凳栏干,可以沿廊走通,不必经过露天,或在廊内坐赏院中花树。正房以后有时有一长排"后照房",或作居室,或为杂屋。
四合院是单层建筑,所以为了让它显得高大,就需要将地基漏出地面一部分,这部分在四合院改造中叫做台基。在房屋的正面,台基与台阶想接连,方便以后人们进出。台基建造好后,就要开始立木架了。木架是由梁柱等部分组成,有五架梁和七架梁等,其上有枋和椽、檩等结构。柱子的最下边直插入台基里,是为柱础,起到保护并稳固木柱的作用。
古人建造四合院翻新的时候,并不是没有任何办法,他们知道石灰和沙子的粘性不是太大,于是古人发挥自己的智慧,在石灰和沙子的砂浆中放入很多的黄粘土,这样就能够增加砂浆的粘性了。除了增加黄粘土之外,我国古代还有一种叫“蜃灰”的材料,这种材料是有牡蛎或者蛤贝壳烧制而成的,这种材料用于建筑房子要比石灰更加优越一些。
现在我们修建各种建筑,水泥混凝土是常用材料,这种由碳酸钙组成的材料,对建筑的稳固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根据资料显示,水泥直到1889年才出现在中国,那么水泥在没有之前,古人是用什么材料建造四合院的呢?古人在建设四合院的时候,会用到一种叫石灰砂浆的东西,我国古代早已经出现了烧石灰的技术,虽然有这一项技术,但是将沙子、石灰还有石头混合在一起盖房子,和水泥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而且在湿热多雨的南方地区,这种沙子、石灰组成的材料,根本用途不大。
四合院改造施工队最注重的是设计。图纸设计对后续的操作起着很大的影响,只有图纸设计好了,施工才能顺利进行,后续维护才可以更简单。同时,图纸设计好了还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施工和后期维护成本。
明清时期,四合院发展高度成熟,每个地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我们见过的四合院形式也基本在这个时候定型。不过可惜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那时候留下的四合院所剩不多,基本只在故宫附近可见了。现在,人们又重拾四合院的建筑样式,往往在自建房的时候选择四合院作为家宅样式。而如今的四合院,早已经脱胎换骨,加入了现代化的设施和元素,适应了现代人的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