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外院向北通过一座造型玲珑,相当华丽的垂花门进入方阔的内院,即为全宅主院。北面正房称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举行家庭礼仪,接待尊贵宾客。正房左右接出耳房,居住家庭长辈。耳房前有小小角院,十分安静,也常用作书房。正房前主院两侧各有厢房,是后辈居室。正房、厢房朝向院子都有前廊,用"抄手游廊"把垂花门和三座房屋的前廊连接起来,廊边常设坐凳栏干,可以沿廊走通,不必经过露天,或在廊内坐赏院中花树。正房以后有时有一长排"后照房",或作居室,或为杂屋。
四合院规模不同,大小相差悬殊。但无论大小,都是由基本单元组成的。简单来说,由四面房屋固合起的一个庭院,称为一进四合院,两个院落即为两进四合院,三个院落为三进四合院,依此类推。北京大型四合院(如王府)可多达七进、九进院落,除中路主院外,两侧还有东西跨院,可谓"深宅大院"。
四合院是什么时候出现了?最开始是什么模样?根据考古及研究确定,现知我国最早的四合院是在西周时期出现,距今3000余年。它位于今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这套四合院已有了前后两个院子,四周房屋围合,前院正房为前堂,用于宴会和礼仪,后院的是后室,用作主人的日常起居,东西两侧的房子给其他家庭成员居住。